10月拖車費大漲價,海運費是漲是降?
先看一組數據,這是某共享加油平臺供應商的即時報價:國六國標柴油批發價從年初4800元/噸,漲至7600元/噸,漲幅高達58.3%。
與上海集裝箱運輸協會發布的數據基本相符,百公里運輸成本增加近90元。
受疫情影響,船期混亂,開截港時間不穩定、進箱時間緊張、船司缺箱等情況較往年更為嚴重,道路集裝箱運輸企業及相關從業者壓力猛增。
不少拖車/物流公司開始發布漲價通知。
目前,上海,寧波等口岸的交通運輸協會陸續發布公告,建議各方之間進行友好協商,合理調整費用,共同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
有人就問了,穩定拖車運費能靠“建議”嗎?為什么沒有指導價格?
國家發改委對外發布《行業協會價格行為指南》明確指出,行業協會發布價格信息會對會員、行業乃至社會公眾的價格預期和價格行為產生影響,進而會對市場價格秩序產生影響。
另外,持續上漲的海運價格近期出現降溫趨勢,上漲尤為突出的中美航線海運價格近一個月內也連續下跌。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中美航線海運價格下跌的原因,
一方面是國內限電限產造成的出貨量下降引發的對集裝箱需求的減少,
另一方面也是全球集裝箱調運與供應重新平衡后缺口減小所致。
不過,不少外貿企業似乎并未趁著價格走低而大量發貨,反而處于觀望狀態,似乎在預期中美航線海運價格的進一步走低。
對于后期海運價格的走勢,專家也有不同的觀點。
柏文喜認為,后期中美航線海運價格走勢有望實現穩中有降,短期及長期的擾動因素主要包括雙向貨運量的增減、貿易品種差異與結構變動對集裝箱的需求變動、疫情變動對港口作業進度與遠洋運輸運能的影響等。
“降價或只是短期影響,當前的價格走勢難言拐點,后續預計海運價格或仍在高位運行?!?/span>
中信證券首席IFCC分析師明明稱,從基本面上看,隨著海外圣誕假期臨近以及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持續修復,
海外需求端仍然具有韌性,而且當前海外供應鏈和碼頭效率也尚未恢復,未來的海運價格仍有待觀察。
其中,短期影響因素包括國內限電限產政策的推行力度和延續時間以及全球能源危機,前者主要影響國內出口企業的產能,后者則影響全球供應能力。
長期來看,如果全球疫情仍舊不斷發酵,那么高企的運價或將維持一段時間。